一段时间以来,纺织品、面膜、卫生巾、学生作业本中含有荧光增白剂会“导致癌症”的传言给消费者造成很大恐慌。
于是,许多人开始着手各种检验荧光增白剂的行动,一定要追寻出合理满意的解释,对此,小编专门开课普及,说说关于荧光增白剂的一些事。。。。。。
当然有,荧光物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存在于各种动物体内,像很多海洋生物如虾、蟹、水母,以及陆地上的萤火虫等,它们能发光是因为体内含有各种荧光蛋白质。
一些荧光物质甚至在人的身体中也存在,比如部分氨基酸,维生素A、E和B12,核苷酸,荷尔蒙等。许多日常最常见的食品也都有荧光,比如酱油、普洱茶、白酒、红茶和咖啡等发酵食品,都可以产生荧光。
荧光增白剂,英文Fluorescent WhiteningAgents,简称FWA,是一类能吸收紫外光,从而发出蓝光或蓝紫光的有机化合物。在国家标准GB/T6687-2006《染料名词术语》中是这样定义的:
荧光增白剂已经有超过75年的使用历史了。从最初的纺织品上的应用,发展到现在广泛用于造纸、洗涤剂、纺织品、塑料、涂料、油墨、皮革、防伪、激光探测等多个领域,甚至应用到生物医药上,并且其应用领域仍在不断地扩大,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效果是利用物理上的光学原理,也就是光学上的补色、增亮来达到增加视觉效果的作用,所以不会对被增白的物品造成损伤(比如不会造成纺织品纤维强度下降等),是漂白和上蓝等其他增白方法无法实现的,所以对于已经具有一定白度的基质是目前最有效和最常用的增白方法。
荧光增白剂会致癌吗?
至今,在国内外已有70多年的使用历史,目前还没有出现过由于荧光增白剂造成致病或人身伤害的案例。
使用经验证明,荧光增白剂不仅对消费者是安全的,对生产荧光增白剂的工人也是安全的。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围绕着荧光增白剂的安全性国外就开始进行研究,多国毒理学家及各国科研机构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发布了报告。
研究结果表明,荧光增白剂对皮肤和眼没有刺激性,没有皮肤致敏性和光毒性,经口毒性和经皮毒性为无毒或低毒,无致癌性,无生殖毒性和致畸性,也没有致突变性( 即无遗传毒性)等。
但是,为什么人们关于荧光增白剂的担忧
仍在被反复重申呢?
一是,人们可能只看到了关于荧光增白剂能延缓血液凝固或致癌的早期的假想和未被证实的描述,而没有注意到后来毒理学家经过科学严谨的研究得出的相反的结论;
二是,有的商家为了促销其产品,借助大众媒体肆意夸大荧光增白剂的毒性和可能对人体的危害,有意误导消费者,这也是人们对荧光增白剂产生错误认识的一个主要原因。
媒体报道:
答:学生的课本、作业本经过常规的漂白工艺后,如果白度已经达到要求,就没有必要添加荧光增白剂,如果没有达到白度要求,则需要添加适量的荧光增白剂来提高视觉白度。课业簿册的使用群体多为中小学生,为防止高白度影响学生视力,对本册的白度要求较低。
答:首先添加的荧光增白剂本身是安全的,添加过程中属于“自限性”,过量添加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其实,其次,由于其价格昂贵,也制约了企业在配方中的加入量。
答:用紫光灯照射物品,如果能产生荧光,只能说明产品中含有能够产生荧光的成分,这种成分有可能是荧光增白剂,也有可能是一些正常的物理成分。因此,不要看到荧光反应,就喊着产品有荧光剂啦,荧光剂检测,需要更专业的仪器和严谨的方法。
综上,能够产生荧光的产品,不一定含有荧光增白剂,用紫光灯检测的产品中是否含有荧光增白剂并不准确。荧光增白剂总体是安全的。只要国家允许添加的荧光增白剂,可以放心使用,不用谈“荧光”色变,合理使用荧光增白剂,可增加产品使用效果,纺织品和洗涤剂中,如添加荧光增白剂,含量过多会使纺织品本身色泽改变,因此不用担心其对人体过量危害。
本文内容部分源于《荧光增白剂 科普知识手册》,侵权立删,为感!
技术顾问:
董仲生(国家染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高工)
秦钰慧(中国疾控中心环境卫生与生产安全所 研究员)
赖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 主任医师教授)